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 地方采風> 尋訪千年聚落與眷村記憶 台中傳燈分會舉辦清水走讀

地方采風

字級

尋訪千年聚落與眷村記憶 台中傳燈分會舉辦清水走讀

【人間社 黃嘉偉 台中報導】 2025-11-24
「你知道我們踩著的磚瓦是歷史遺址嗎?」為了深入探索台中清水的歷史脈絡與聚落演變,佛光會台中傳燈分會於11月22日舉辦「漫步台中海風歲月-尋訪千年聚落和眷村記憶」走讀活動,邀請月湖文化實業有限公司考古工作人員暨國際佛光會台中傳燈分會副會長林賜勳擔任引讀人。講師長年投入考古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活動,運用其考古專業,透過田野中的貝殼與磚瓦等物證,講述了清水中社考古遺址與周圍的眷村遺址的歷史,帶領逾20位民眾重返千年的遺址與臺灣40至60年代的眷村生活場景。

在活動中,林賜勳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考古學核心概念。他指出,考古學旨在觀察人類群體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不僅關注歷史「時間軸」,也重視「時間軸中的空間」。以港區藝術中心為例,這片具體空間承載深遠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即有人群居住,曾是早期原始前民族的村落與聚落,展現出豐富的空間歷史縱深。

林賜勳強調,台中市清水中社考古遺址是一個多重累積的特殊歷史空間,既包含數千年前原始聚落遺跡,也承載近代七個眷村的生活記憶。他指出,文化永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需要民眾不斷思考文化歷史與當前生活的連結。透過走讀與體驗,活動希望串起過去與現在的片段歷史,激發民眾對在地文化的深層詮釋與反思。

談及文化資產保護,林賜勳表示,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對於考古遺址或文化資產,最佳保存方式就是讓它們留在原地。他說,一旦器物脫離原生環境,其脈絡與歷史價值便大幅降低。以「現地」(IN SITU)保存文物與遺址,才能確保文化資產的完整性,並深化我們與歷史的對話。

學員們對此次活動高度肯定。首次參加走讀的張瓊莉表示,她感謝弟妹賴淑娟帶領參與。透過講師專業講解,她不僅了解這片土地的演變,也學會面對歷史遺址的正確態度。走讀帶來的放鬆與知性,讓她們更深刻認識土地的過去與現在,體會「有前人的努力,才有現在的生活」。

學員郭益誠分享,他認為文化是一種傳承。他提到探究歷史並非易事,歷史考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資源。他說人類的生命雖然短暫,但留下來的遺跡卻可以被保留很長的時間。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多做好事,讓這些好事得以被留存下來,如同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三好精神一樣。
12345678910第1 / 404頁
追蹤我們